• |

滨海湿地成果荣获自然资源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凯发网

来源:地调局青岛海洋所 作者:谢柳娟 发布时间:2023-12-22

近日,2022年度自然资源科学技术奖获奖成果正式公布,由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牵头联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科院华南植物研究所和复旦大学共同完成的“北方滨海盐沼湿地碳汇探测技术研究及应用”获2022年度自然资源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该成果建立了滨海湿地土壤-水-植被-气各层圈碳通量的探测技术方法,系统获取变化环境条件下湿地各层圈碳通量数据,特别是通过杆型地面高程系统改进,可有效地揭示滨海湿地土壤年(代)际尺度碳汇机制,通过分批培养、连续培养技术与碳-14示踪技术研发,可高效精确地测定湿地水系统固碳通量,为生态系统增汇固碳的管理实践与蓝碳核算评估提供了技术方法支撑。

该技术研发成果成功应用于我国滨海湿地碳汇保护与修复实践中,建立了覆盖我国北方滨海盐沼湿地碳循环研究及其对气候变化响应研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形成了一批重要的理论研究成果。在全球、区域尺度上揭示了滨海湿地碳汇能力对海平面上升存在显著的负反馈作用;在过程尺度上发现滨海湿地碳汇过程受控于有机碳与沉积速率的协同影响,提出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海陆交互受限可能比全球变暖和植物入侵对生态系统碳汇影响更大,由此提出滨海湿地实施负排放的有效途径,为国家践行“双碳”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滨海湿地团队在过去的近20年时间内,就滨海湿地蓝碳研究方面与美国地质调查局湿地与水生系统研究中心ken krauss研究员、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edward a laws教授、丹麦奥胡斯大学hans brix教授等先进的蓝碳研究团队开展了大量的国际合作研究,并共同建设了全球芦苇同质园(global phragnet)和滨海湿地碳汇过程对增温响应科学观测研究站(crown),以及共同完成了碳循环相关的理论研究,合作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50余篇,为未来在滨海湿地区实施海洋碳负排放工程实践活动提供了技术保障和理论导向。

网站地图